危机公关成功案例及分析【最新案例】
一年一度的年终盘点,有些迟到,但不会缺席。2021年,可以说是危机公关“大”年,那些提早搞了年度盘点的文章,一定错过了2021年的最后一波瓜。
这一年,我们又一次见证了:
阿里公关天团的能力,到底有无走下神坛,众说纷纭;再优秀的企业,也会遭遇危机,比如特斯拉,而优秀的媒体人未必能一蹴而就成为优秀的公关人;一大批新消费品牌崛起,在纷纷在“摔跤”后,补充了公关人才;最需要补课的,要属直播卖货的主播们,合规性看似与公关无关,但实际上是危机爆发的重灾区,与人力资源“并列第一”……
以前,都是签约明星才是大新闻,现在呢,解约变成了大新闻,怎么解、何时解成为一个技术活;洋品牌在去年频频出事,大部分是自己作,万万没想到,三只松鼠也“辱华”;最奇葩的危机公关应对非联想莫属,不管司马南怎么用激将法,联想就是不回应,但不代表公关没干活……
以下是“品悦橙”团队选出的“2021十大危机公关”事件,小编就不赘述案例经过了,直接点评。
1、特斯拉:媒体人转型公关之痛
特斯拉女车主维权的最新消息是:2021年12月24日,张女士起诉特斯拉名誉权纠纷一案,在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她表示,最大的诉求是希望特斯拉就之前发布的不实声明以及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不实言论,“对我本人作出公开的道歉,并且恢复我的个人名誉”。针对此事,特斯拉方面曾向南都记者表示,尊重法律,会积极应诉。
现在来看,陶琳在车顶维权事发当天下午,依然如约接受媒体采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被人家抓住了“把柄”:
“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我们肯定是需要让客户认可的,但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我们没有办法去满足。她不接受车辆检测,一定坚持要高额的赔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满足。我觉得她很专业,背后应该是有(人)的。”
把消费者维权认为是一场有预谋和策划的黑公关,小编认为,这个定调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因此,陶琳的硬气缺乏支撑。再加上特斯拉微博晒奶茶事件上出现瑕疵,特斯拉对用户的“软沟通”又失效。特斯拉在危机公关上的一硬一软,皆错。
小编认为,作为前媒体人转型公关,陶琳犯的错,具有一定代表性,因为媒体人总是认为自己很懂媒体,自己的能说会道能够扭转乾坤,所谓“沟通的艺术”。现实呢,没有预演,错误判断形势,反而是多说多错,公关负责人成为了危机公关的漩涡中心,绝对是一个反面教材。
2、联想:大V“写负面”不理真管用?
司马南最近已经不“黑”联想了,估计是累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司马南老对着空气挥拳,确实挺累的。
小编估计,很多公关同行甚至是企业一把手看完联想这波骚操作之后,都心中起了一个念想:
都说什么危机公关黄金6小时,你看看人家联想,硬扛着,就是不回应,挺挺也就过去了?
小编觉得吧,千万别照猫画虎,危机公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读懂危机”,对危机的判断错误,是致命的。
以联想为例,司马南的质疑,有硬伤,也有历史原因,但他的确是掀起了更多公众对联想的憎恶和质疑,这些负面情绪和印象,不会因为联想的“沉默”而消失。
站在联想公关的视角,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难道不是要扭转联想及其创始人在公众舆论的的负面声誉吗?难道中央巡视组没立案调查此事,就算是成功了?
显然,是司马南借此事“赢”得了流量和粉丝,联想公关并没有扭转局势。
3、阿里:“企业文化”不堪一击
2020年,小编也点评了阿里公关团队,马云和蚂蚁的事,再次证明,政策和老板,都是公关的边界,不太有解。21年,滴滴几乎一模一样复制了。
这次,小编聊另一个问题,也是愈加突出的,那就是人力资源。Z世代的员工,普遍不好管理,再加上社交媒体丰富,一个普通员工的言行,拥有摧毁一个公司声誉的可能。
类似的观点,小编其实2019年一直在提,但显然,PR和HR的配合度不高,企业文化在类似阿里女员工被猥亵和拼多多员工猝死等事件中,根本不堪一击。
对于企业文化,领导们看似很重视,但过去更多是喊口号,看上去上下其乐融融,但一出事,就被骂。小编觉得吧,企业文化应该和危机公关应对一样,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上,而不是怎么说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张勇一开始的口号也喊得很不错“震惊、气愤、羞愧”,但事情过去仅仅半年,这名女员工就被辞退了。
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公关的边界。
小编当时有点激动,写了一篇《阿里公关早该走下“神坛”了》。从目前事态的结果来看,阿里天团的地位依旧,多方多次发声之后,能处理成这样,已然不错,因为最核心的阿里的价值观,算是没有倒吧。